昨天去花蓮遠雄海洋公園玩的太累,晚上又太晚睡,所以今天早上賴床了,即便是6點半就生理時鐘自動醒來,也因為床太好睡而繼續賴床,窗外的大太陽已經等著迎接旅人的一天了,而我們還在賴床,哈哈!
把拔帶兄弟二人去一樓餐廳吃早餐,據說簡單精緻,種類選擇也許不算多,但已經很足夠,前幾天都沒有吃水果,特地交代父子三人要趁機多吃一點水果才是。
慢行而行。
我們9點才出門,不到10分鐘就來到中橫牌坊,
當然又是一陣狂拍猛拍,
這可是重要地標,非得到此一遊不可,
畢竟下次要再來到太魯閣,還真不知是何年何月呢?
(也或許,明年暑假會為了追隨球星們的腳步來花蓮旅行兼看比賽,畢竟今年追過了洲際和新莊球場,明年的目標可是放在桃園和花蓮,呵。)
(上圖,下圖) 生著悶氣的青少年
9點半來到太魯閣遊客中心,
這裡是個很好的旅遊起點,
想要深入的了解這個國家公園,來這裡看看是很不錯的,
有相當多的簡介 (影片、圖片、模型、文字…)、豐富的地理和人文知識,絕對可以滿載而歸,
只是,很希望青少年能多一點戶外教學的,卻是迎來他一頓臭臉…
承祐 (13y1m,升國二) 這當會兒又不知道哪根筋不對,一進遊客中心就給我擺臭臉,從頭到尾閉眼睛給我來個無言的抗議,
所以當坐在視聽室,看著大螢幕播放太魯閣的風情,而他老兄還是緊閉雙眼連看都不屑看,當下真的一把無名火熊熊燒起來…
還好還有一個承哲 (7y8m,升小二) 可以慢慢教,可以帶他認識我心目中最美的台灣大景,
當然是用最淺顯的說明讓他知道待會兒會看到什麼景象,
而太魯閣國家公園的特色是什麼呢? 太魯閣峽谷是怎麼形成的呢?
以下地理課時間開始…
(內容摘自太魯閣國家公園官網 https://www.taroko.gov.tw/ )
太魯閣國家公園座落於花蓮、臺中及南投3縣,是台灣第4座成立的國家公園,前身為日治時期成立之次高太魯閣國立公園 (1937-1945)。其範圍以立霧溪峽谷、東西橫貫公路沿線及其外圍山區為主,包括合歡群峰、奇萊連峰、南湖中央尖山連峰、清水斷崖、立霧溪流域及三棧溪流域等,全部面積共計9萬2千公頃。太魯閣國家公園境內地勢高聳,大致由西部的脊樑山脈向東傾斜,其間山巒起伏,2千公尺以上的山區面積約佔全境之半,其中有將近6分之1的面積為3千公尺以上的高峰所據。這些高山氣勢雄偉,當中躋身「臺灣百岳」者即達27座之多。境內河川以脊樑山脈為主要的分水嶺向東西奔流。東側是立霧溪流域,面積約佔整個國家公園的3分之2,主流貫穿公園中部,支流則由西方及北方來會;脊樑山脈西側狹長的區域是大甲溪上游的南湖溪、耳無溪、畢綠溪等等。太魯閣國家公園涵蓋了劇烈造山運動隆起形成的變質岩區,區內岩層走向大致成東北往西南向,園內高山突兀,峽谷深邃,奇景美不勝收,極具特色之處。
【大理岩形成】<資料來源:太魯閣國家公園官網 https://www.taroko.gov.tw/>
太魯閣峽谷的形成,要從大理岩的形成談起。大理岩的前世是2億3千萬年前,位在南半球華南古陸海底的珊瑚、有孔蟲、紡錘蟲等生物,這些生物死亡以後,遺骸堆積在海底,膠結成石灰岩。數千萬年前華南板塊運動,石灰岩隨著華南古陸北移,受到高溫與高壓的影響而產生變質作用,成為變質石灰岩,亦即是大理岩,這些大理岩也正是構成太魯閣峽谷主要的岩石。
【地殼抬升,溪水下切】<資料來源:太魯閣國家公園官網 https://www.taroko.gov.tw/>
大約600萬年前,「蓬萊造山運動」發生,菲律賓海洋板塊開始碰撞到大陸板塊邊緣,在這兩個板塊強烈的擠壓之下,臺灣島終於從大海中誕生了,而且持續抬升,原來深藏在海底的厚層大理岩也因此被推擠上來。在這同時,由於臺灣豐沛的雨水形成河流,於是立霧溪出現了,而且正好流過這塊厚層的大理岩,立霧溪水如利刃般不斷向下侵蝕。鬼斧神工的太魯閣峽谷就在板塊上升,溪水下切兩種作用力下,經過百萬年的時間慢慢形成了。
【岩石是太魯閣峽谷的關鍵】<資料來源:太魯閣國家公園官網 https://www.taroko.gov.tw/>
中橫公路上的燕子口到慈母橋路段都是厚層的大理岩,是太魯閣峽谷最精華的路段,是又窄又高,兩岸山壁幾乎垂直矗立的V形谷,和一般的溪谷有很大的不同,主要原因是受到岩石岩性的影響。大理岩質地緻密且可溶於水,再加上溪水下切速度快,邊坡後退作用緩慢,且不易崩塌,因而能在長期的地殼抬升與溪水下切兩種作用之下保持垂直壁立。
來到遊客中心,看完影片後,跟櫃台的值班人員聊了一下,
發現中橫公路因為停車不易,如果要徒步參觀燕子口、九曲洞… 等景點,建議還是搭公車上去,
所以我們又花了一點時間研究台灣好行的巴士時間,最後搭10:40am的巴士前往燕子口。
我們第一站先到燕子口,
公車下車處其實也是錐麓古道的入口,
只是現在錐麓古道並沒有開放,要經過申請才能入山,
(備註 : 斷崖上的錐麓古道是太魯閣國家公園境內惟一的史蹟保存區,是合歡越嶺古道殘存遺跡。)
而我們一下車,馬上被眼前的大景給震撼到了!!
正所謂山高水長,好驚人的美景!
【燕子口】<資料來源:太魯閣國家公園官網 https://www.taroko.gov.tw/>
景觀型步道。步道長1,372公尺。現有簡易的人車分道設施。
沿著中橫公路到達燕子口,立霧溪峽谷在此變得更狹窄了,從這裡向西延伸到慈母橋,是立霧溪峽谷最膾炙人口的一段。燕子口步道從燕子口到靳珩橋,途中可欣賞太魯閣峽谷、壺穴、湧泉、印地安酋長岩等景觀。
燕子口的地形是立霧溪水歷經久遠的歲月所切割雕琢出來的,像印地安酋長岩即是其中一個令人嘆為觀止的佳作;石灰岩崖壁上的壺穴,並非是燕子鑿出來也不是燕子窩,是地下水出口和立霧溪水侵蝕所造成的,燕子們於其間覓食嬉戲,因而得名。
而靳珩公園是為了紀念中橫公路開闢期間,不幸犧牲的靳珩段長所建,公園中有靳珩段長塑像、合流工程處殉職員工紀念碑、及小型商店,而商店外的觀景平台,則是欣賞印地安酋長岩最佳的位置。燕子口步道可說是一條兼具地形、生態與人文特色的步道。
人說這裡鬼斧神工,更像曠世藝術巨作。立霧溪以它恆久的力量與堅持,伴隨著地殼抬升,雕琢出令人驚嘆的太魯閣峽谷。至於在隧道內岩壁築巢的飛燕,銜來一股靈動的氛圍,像是遙遊天地之間的精靈。
〔下篇待續〕
延伸閱讀
2019年放暑假◎環島◎day2-1◎花蓮雲山水民宿園區&立川漁場
2019年放暑假◎環島◎day2-2◎花蓮知卡宣綠森林親水公園
2019年放暑假◎環島◎day3-2◎〔宿〕花蓮新城鄉立閣人文旅店
2019年放暑假◎環島◎day5-1◎清水斷崖&蘇澳冷泉&梅花湖&宜蘭幾米公園
2019年放暑假◎環島◎day5-2◎〔宿〕煙波大飯店宜蘭館
2019年放暑假◎環島◎day6-2◎中職30年之洲際球場看球初體驗
2019年放暑假◎環島◎day6-3◎〔宿〕台中逢甲拓誠商旅
2019年放暑假◎環島◎day7-1◎台中宮原眼科吃冰&科博館看電影
2019年放暑假◎環島◎day7-2◎中職30年之黃衫軍主場大爆滿
2019年放暑假◎環島◎day8-1◎台中國家歌劇院最後巡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