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 (2023/3/20) 開始,covid-19輕症確診不再通報了,
隔離政策也改成 0+n (居隔+自主健康管理天數),以我們公務員來說,輕症確診不再強制隔離也不用通報,相對的,也就沒有公假可以請,但有 (最多) 6天的病假,是不會列入考績考量的。
從某個角度來說,這也算是事件告一段落了,
生活回歸一般性之餘,是該好好回顧一下事件始末。
從108年底 (2019年底) 出現武漢肺炎 (對,一開始就是叫武漢肺炎,後來才正名為新冠肺炎)、109年1月10日中國武漢地區出現首名死亡個案、3月WHO正式宣布新冠病毒進入全球大流行,接著就是長達3年多的疫情生活 (2020年初至今),
包括一開始的口罩之亂 (2020年初)、到囤酒精、到後來有一陣子連快篩劑也缺,以及搶打疫苗 (疫苗一劑接著一劑,似乎沒完沒了... ),每一次的搶購和囤積,都是人心的試煉。
2020年1~2月大陸地區開始出現疫情,剛好那時候是農曆春節,很多人從大陸返鄉,也開始造成緊張,於是放完寒假的2月開學季,也受到影響而延後開學2週;
2020年3月19日開始封鎖邊境,暫停組團赴國外旅遊及接待觀光團來台入境 (到4/30)、3/24~4/30也禁止來台轉機、4月1日起,搭乘大眾交通工具要量體溫,發燒者不能進入、同時也公布所謂的「社交距離」,也就是室內1.5公尺,室外1公尺 (為此,辦公室整個動線重新規劃好幾遍);五六月起疫情降溫,醫院門禁也稍稍鬆綁;
但鑑於國際疫情仍嚴峻,各界仍大力疾呼盡量避免大型集會活動或群聚活動 (例如 : 媽祖繞境、跨年晚會、農曆春節返鄉、清明掃墓...)
不過,對我來說印象最深刻的還是 2021年5月,是因為台灣開始疫情大爆發,而且適逢承祐國三的五月會考 (全台國中生考高中的聯考),是人生中的重大考試,
當時 (2021年5月) 進入三級警戒也因此印象特別深刻,也是從那時開始公布足跡 (進入店家都要掃QR-code)、取消餐廳內用、中職延賽&閉門打...
接下來相關的疫情紀錄也有留下軌跡,很長一段時間學校停課改成在家上線上課程,(回顧請按我),學校畢典和畢旅幾乎全都取消 (或改成線上);
至於2022年則是進入「普及化」及「逐步放寬」階段,每天確診人數從破千到破萬,但慢慢的也無感了。五六月的時候一度又是居家線上課程,但同時防疫政策也逐步放寬,檢疫及居隔天數和自主防疫管理/自主健康管理的天數逐步放寬,3月7日開放非本國籍商務人士來台 (邊境開放的第一步)、4月27日取消了實名制也不再公布足跡,(回顧請按我)、6月15日起逐步開放邊境、到了10月13日起入境人員免居家檢疫,只要7天自主防疫即可,也就是回國不用強制關7天,也從這時起,大家又開始可以出國旅遊了;12月1日起適度放寬戴口罩規定 (室外可以不用戴口罩)、12月10日起取消入境人數總量管制;
同時因為這一年來大量的確診,基本上幾乎每個人都確診過了,我們家自然也不例外,(確診回顧請按我),既然大家都中獎過,也等同於群體免疫了。
因此,2023年2月20日起,連室內也不用戴口罩了 (但醫療院所和大眾運輸工具仍然要)、3月6日起,進入校園不用硬性規定要戴口罩 (但仍建議「自主配戴」)、3月20日起,取消確診通報制度,也不用強制居家隔離了,等同視為一般感冒了,這整起事件總算暫時告一段落了。
對我來說,這段期間公務上,也跟大家一樣,歷經了好長一段時間的量體溫、實名制、辦公室分流、門禁管制...
非常的辛苦,業務不能正常運作,還要加派人力 (全部同仁輪班到一樓門口量體溫及實名制),甚至做了很多額外的工作 (光是告示牌就做了NNNN張,因為場域規劃一直在滾動式修正),最痛苦的莫過於五月申報期,同仁穿著隔離衣戴著面罩來服務民眾,隔板隔簾做好做滿,各項防疫工作真的太折磨人了 (但一想到第一線的醫療人員更加倍的辛苦,就不敢多抱怨)。
補貼方面,第一年 (2020年) 就有發放振興券,(回顧請按我),第二年 (2021年) 有發五倍券,(回顧請按我),到第四年 (2023年) 則是普發6千元的現金 (但其實這是稅收超徵被民粹綁架而不得不做出的決策),國內經濟確實一度非常慘,但這二年也逐漸恢復,慢慢地也都挺過來了,相信未來會愈來愈好的!!
而現在,對於已經4年多沒出國的我們來說,最渴望的應該就是搭飛機飛出去了吧!
by the way,中職的防疫過程可以參考這篇文章 (連結請按我)
日後補充 :
成立了3年的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訂於今年(2023) 5月1日解編
辛苦各位長官
這3年來真的是辛苦了
(每天的記者會,沒有一刻休息的)
(以下2張照片取自疾病管制署FB官網)
留言列表